昨天,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官方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今天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周年纪念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历史始于年,当时俄罗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港口,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为“统治东方”)。19世纪末,符拉迪沃斯托克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是俄罗斯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基地。
这条微博配发了一条3分多钟的视频,视频中,大海蔚蓝,海港宽阔,帆樯如云,沙滩柔软……
说实话,我是含着眼泪看完那段视频的。因为,那蔚蓝的大海,宽阔的海港,柔软的沙滩,在年前,都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
所谓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东临日本海,是北方少见的优良海港,清朝时为中国领土,隶属于吉林将军。
17世纪中期,沙俄伺机东侵,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港口。康熙年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海参崴所在地区属清朝。
清朝中后期国势日衰,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
年6月,沙俄先是派兵侵占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清朝大片领土,然后于11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也包括海参崴。其后,沙俄在海参崴建设军港,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美丽的海参崴
沙俄的这次野蛮侵占,直接把我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硬生生地变成了能听到涛声却无法出海的内陆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年过去了,历史书上的白纸黑字,和中华民族的心中伤痕,仍然记录着那些国耻家仇。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去讨要我们的故土,然后,如今,那些抢劫者的后代却公然跑到我们的家里来炫耀了,他们得意地喊着:看哪,这就是年前,我们的祖辈从你们这里抢去的良港和沃土,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它的名字叫“统治东方”,彰显着我们的壮志和雄心!
夺了人家的珍宝,还要拿到人家面前去炫耀;抢了人家的孩子,养大了还要带到人家家里去示威——这就是有些人频频嘉许、心向往之的“战斗民族”,这是一群怎样寡廉鲜耻的强盗啊!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这条微博下面,有一位网友评论说:你在我身上割肉吃我没意见(怎么可能没意见),但吃我的肉还朝我吧唧嘴儿就有点过分了……
可惜的是,类似这样的评论,只有区区几十条;而作为对照的是,这条微博的点赞量,到目前为止竟有13万!
俄罗斯人一贯的贪婪残暴,一贯的寡廉鲜耻,一贯的强凶霸道,这个我早就知道,所以对他们拿强占的中华领土到中国来炫耀,我只是气愤,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我奇怪的是,那近13万名点赞者,到底“赞”的是什么?是海参崴的优美风光?还是战斗民族的威武霸气?是我们曾经的屈辱历史?还是所谓的纯洁的中俄“友谊”?我们难道就如此健忘,多年前的国耻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海参崴,壮阔的海面和
在我万分不解的时候,有精通网络的朋友告诉我:微博上的点赞,不一定代表着认同或者赞许,很多时候类似于打卡,表示“朕知道了”。那13万名点赞者,也许只是表示,他们注意到了这件事,他们记下了,记在他们的点赞里,更记在他们的心里。
这种解释让我愤懑的心情稍稍舒畅了一些——是的,应该记住,记住我们的故土,记住我们的耻辱;记住抢劫者的凶残,记住抢劫者的炫耀,也记住中印边境紧张的这段时间里,某些国家和印度在武器贸易方面的眉目传情。
记住这些,才能分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记住这些,才能保留洗雪国耻的那一点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