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参文化原来海参就是传说的ldqu [复制链接]

1#
中国很早就开始食用海参,但直至三国时期,才有正式的文献记载。

沈莹(三国·吴)的《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土肉”就是指海参,“炙食”,炙从字义上讲为烤,也就是烤着吃,这是记录中国人吃海参最早的文字记录。这是最早记录中国人吃海参的历史文献。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公元前年,秦始皇派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但他在海上漂流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他所说的仙山,更不用说仙人和长生不老药了。

徐福没有完成任务,不敢返航,于是他就带着这千名童男童女顺水漂流到了一个小岛,落脚生存,在那里徐福发现了一种奇丑无比的海洋生物,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海参,徐福向来有种冒险精神,所以决定要尝尝此“怪物”是何滋味,于是命属下下厨蒸煮,一股清香飘来,令徐福不禁食欲大开,吃之,爽滑可口,徐福连连叫好,之后,每天让属下捕来食用,数日,感觉气运通畅,浑身充满活力,于是徐福便长期坚持下去。就这样,徐福在岛上生活了50多年,年且九十,依然面如童颜,须发俱黑,百病皆无,徐福大悟,原来“长生不老药”在此!因参如土色,故称之泥肉、土肉。

徐福派人送至始皇,然始皇此时早已命归*泉。徐福叹息曰:“早知土肉(海参)如此,尔岂会崩命焉!”

据隋唐文献《大业拾遗》记载,在唐代进入食谱的海产,有海味鱼肚、海蟹、比目鱼、海镜、鲎鱼、海蜇、玳瑁、蚝肉、乌贼、鱼唇、石花菜等,但就没有海参的记载。这些资料证明,直到唐朝,海参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到了元代贾铭著的《饮食须知》,才提到「海参,味甘咸,性寒滑,患泄泻痢下者勿食。」这则资料,也许可以说明,中国人吃海参,从元朝才算真正开始。而之前的秦始皇寻长生不老药,更像是一则后人杜撰的民间传说。真正开始大范围吃海参,其实是从元代开始的。

从明朝到现在中国人烹制了丰富多采的海参食谱。明朝万历年间谢肇制着的《五杂俎》中就有关于海参的记载:海参在辽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

《传奇大掌柜》演绎了栾学堂清末民初创建百年老字号丰泽园的故事,丰泽园拿手菜“葱烧海参”

海参的入菜,到了乾隆后期,才逐步的盛行起来。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海参的三种做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芥末、鸡汁凉拌海参丝倍加推崇。

到了清代直至民国,海参已作为名门贵族高级宴席的美味佳肴了。海参能够进入海味八珍,并成为高档餐饮,原因之一是鲁菜的盛行。鲁菜的扛鼎之作是葱烧海参。但鲁菜的精华很多又出自孔府,由葛守田主述的《中国孔府菜谱》中,列出清代菜式种,其中,珍品类39种。而海产品占到28种,海参占到4种,包括竹影海参、扒瓤海参、奶汤金银海参、鱼皮扒海参。

满汉全席流传至今的道菜点中,海参出现了12次,其中一道主菜第55道菜式为红扒大乌参。此菜特点,斤重整只海参需用3斤的鸡鸭配昂贵的干贝熬出高汤来入味。整只乌参独卧盘中。不用丝毫配菜,凛凛大气尽显其外而醇香浸润其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