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之后,海参消费开始爆发。
真正的爆发点发生在年,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海参的滋补功效,高收入高消费人群当中开始流行吃海参。这时候的海参消费还是基本以酒店消费为主,普通群众吃海参的比例虽然也有但是不多。
转折点发生在08年,这一年众所周知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收到全球性衰退影响,经济情况也不好。加上反FB的大规模展开,公款吃喝消费大幅度减少,这就造成了酒店的生意和高档消费场所的生意开始下滑。与此同时,由于经济不好,企业的招待消费能力和档次也降低了,以前钱好赚的时候总要到高档酒店招待一下,现在没钱了,可能食堂招待所就凑合一下了。
这时候,原本看不太上个人消费市场的海参批发销售行业开始大规模的转向个人消费的推广,首先就把高高在上的海参零售价格降下来了,海参价格开始走向大众,利润空间受到压缩,个人吃海参的消费市场也被培育和启动起来了。
最初,海参行业一直都属于高利润,一方面海参的原料成本是很低的,而销售价格却很高,所以利润空间很大。我们烟台一直都是全国海参集散和加工的中心,那时候的高利润催生了一大批海参大佬,当时他们的利润高的自己都不好意思。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海参还是暴利也是源于那时候的印象。实际上现在的海参利润零售还好一点,批发利润都已经薄的不能再薄。
因为当时原料便宜,所以加工厂并不那么爱惜原料,用料加工比较足,一般都采用原料消耗最多的但是也是效果最好的加工方式就是纯淡干。因为赚的多,也就不需要从原料这些边边角角的去省钱,不屑。
但是同时也有一部分采用糖干加工工艺的海参,并不作为主流。
后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越来越往下走,成本压力增大,糖干海参由于成本低,原本糖只是作为海参加工的防腐剂来使用的,后来就变味了,更多的是为了增重,把尽可能多的糖加进去,把糖卖成海参的价格来赚钱。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干海参的价格如此的千差万别,便宜的干海参竟然一千多块钱都能买到的原因。而且随着竞争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加糖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另外加糖对于海参加工的好处也很多,比如糖在加热之后会变成黑色,这样加糖的海参看起来会颜色更深,广大群众不懂,以为海参都是这种黑色的才好,起码看着漂亮。但是实际上,天然的海参颜色跟人的皮肤一样都是五花八门有深有浅,有的海参是偏黑色,有的是棕色,还有的偏*的,还有有点像花色的。同时,如果完全是淡干的纯海参,不加糖也不加盐这些东西的话,因为海参里面没有东西,是空的,所以就会变成瘪瘪的,扭曲歪歪的,比较难看。这个东西道理很简单,里面加了盐糖就有东西撑着,就饱满。
另外加糖还产生几个问题,糖加的实在是太多了,掺假只是一方面,另外过多的糖也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不好的影响,比如有些糖尿病人是不能吃糖的,这海参里面加那么多糖,吃了肯定是不好的。再有即使是健康人,糖吃多了对身体也是不好的,容易造成血糖增高和脂肪堆积等问题。
后期随着竞争的白热化,新工艺层出不穷,其实围绕的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加盐和加糖都算好的了,又有很多新奇的高科技出现,比如料干的出现。
料干的核心也是降低成本,因为这些料在同样的体积下,重量会比盐和糖更重,这样成本会更低,海参会更重,按照重量计价销售的话,会更划算。
但是加料产生的问题就更多了,因为盐糖在泡发的时候好歹还能泡出来一部分,但是料就不一样了,这种东西很难通过泡和煮给清理出来,所以吃的时候都会吃下去,而这些东西的安全性虽然没有权威考证,但是对身体肯定是不好的。
源头的海参的品质也在下降,最初都是以烟台威海以及大连本地的辽参为主,品质和营养价值都很高。
后来需求量越来越大,就需要开拓新的海参货源,河北,东营等区域也开始加入海参养殖的行列。
另外为了增加产量,最初的海区底播海参产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开始大规模的用海边的海参池子养殖海参,再到后来,福建人开始把北方的刺参苗抓到福建霞浦养殖成功。由于福建的气温高,水温高,像北方这种海参连续生长几年是不可能了,因为海参无法忍受南方夏季的高温,所以福建的海参都是秋季投苗,第二年五一之前收获,生长周期只有半年。由于生长时间只有短短半年,为了保证海参及时长大,各种饲料、激素和药物都被大量使用,生长期过短导致海参营养价值降低,这个道理跟现在那种大量种植的人参一样,样子还是那个样子,其实营养价值已经完全不能相比。
再比如说养殖海参,哪怕是北方的养殖海参会好一点,也是在海边设置池子,通过换水口来跟海水进行定期交换。
由于换水的周期始终是有限的,所以导致养殖池内的富营养化和病菌滋生,海参很容易得病死亡,一旦死亡,养殖户就会血本无归,所以必须用药和用一些清洗剂定期清洗池子,这样也会对海参的品质造成影响。
同时由于外海大量捕捞,加上本身野外产量就有限,所以其实现在的底播海参就已经是最好的海参了。真正的野外捕捞的海参几乎就没有什么产量,即使有说实在的也轮不到普通百姓去买去吃。
底播海参是人工育苗,育苗之后就投放到开放的海区里面生长,这一点如果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朋友应该对辽宁的底播海参有印象。
海参苗扔到水里之后,就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会被水流冲走一些,还会被天敌吃掉一部分,等等。所以肯定会面临一定的损失比例。
由于是开放水域,自然也就不可能投放饲料,海参全靠自己海底觅食,另外由于海水是开放的,所以也不存在富营养化和病菌的问题,所以也就不需要用药。
因而底播海参其实就是现在能买到的最好的海参,所谓的野生海参也就是这种了。
但是比较令人悲痛的是,由于损失比例大,生长周期长(2到5年),养殖成本高,同时肉质又缺乏优势(不吃饲料,肉薄),加上如果加工过程不加盐糖和料,样子又不饱满不好看,所以其实真正优质的野生底播纯淡干海参在市场上几乎绝迹。
同时由于纯淡干海参不加东西,里面没有盐糖和料撑着,所以干参看起来不饱满不好看,感觉瘪瘪的,瘦瘦的,很多外行人都会觉得不好。
另外由于纯度太高,导致成本是加料海参的几倍,价格就更高,由于廉价干参的冲击,终端消费者对这种高品质海参的高价格就不容易接受。凭啥人家一斤海参卖一千多,你卖几千?
商家也不接受,低价海参价格虽然低,但是可以加价的空间大,成本一千卖两千,对半赚。所以几个因素相互作用,就导致良币被劣币驱除,市面上烂货横行也就是必然的了。
上图这俩干瘪的丑货色,就是真正的纯淡干海参,我自己吃的以及在网上卖的也就是这种。
另外科普一下,海参的尺寸其实是一门玄学。比如上图这种干瘪的小海参,它生前有多大?请见下图。
大概就得有这么大。
但是如果被加工成含盐糖很多的干参,又可能有这么大。
但是上图这种大干参如果泡发出来,尺寸几乎不会长大,因为肚子和肉里面东西太多。
上图为纯淡干海参的干参和泡发之后的尺寸对比。
是不是很神奇。
所以说,海参虽好,但是这里面的水很深啊。希望大家看完了之后能知道如何选购最好的海参。
如果需要最优质的纯淡干野生海参可以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