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志愿军胆敢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我会将他们打回到石器时代!”这句嚣张的发言来自美国军界极具盛名的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在朝鲜战场上,麦克阿瑟被任命为16个国家的联合国军队总司令。曾大放厥词要向沈阳或海参崴丢核弹。麦克阿瑟所代表的美军为什么加入到朝鲜战场?他后来做了些什么事,气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愤怒的撤了他的职并谴责他是“想做远东的皇帝”?
01过家家般的三八线
先说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三八线怎么来的?这条线在地图上作为国界线是严谨的,可真正的划定方式像是过家家!
向前追溯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朝鲜完全改朝换代,成为日本地图上的一个省。苏联和美国联合对日本发起进攻。
美国丢原子弹向日本本土,苏联兵分三路肃清我国东三省关东军。日本人丢盔卸甲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趁日本撤出朝鲜顺势向朝鲜北半岛挺进。美军在太平洋上急得跺脚,不想让苏联一个人独吞了朝鲜半岛,要赶紧画一条线抵挡住苏联的南部进军。
于是有了接下来的一幕,美军上校迪安·里斯克手握一杆鸭嘴笔,看着地图上朝鲜半岛目测。差不多南北一边一半,随手一笔拦腰一条红线划成,大致在北纬38度附近。一个完整的国家刚摆脱日本的残害,又被分成了两半陷入南北分裂,为朝鲜半岛战争埋下了祸根。
02不宣而战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半岛爆发了来源于南、北双方势力的民族内战,之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影响逐渐扩大,多个国家相继不同程度的卷入了这场战争。
在朝鲜和韩国在38线附近进行了多年的摩擦后,终于北朝鲜向韩国发动突然袭击。由于北朝鲜此次突然的军事突袭没有事先与任何方面表露或宣布过,所以镇守在韩朝边界的韩国国防军尚未有任何的防御应战准备,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韩国国防军,在英勇的北朝鲜军队的猛烈进攻下,很快就招架不住失守了。
北朝鲜军队向韩国发起的进攻,仅仅用了三天就打入了韩国首都汉城(现首尔),打的韩国军队节节败退撤离。韩国高层在慌乱中为阻断北朝鲜军队靠近的脚步,还曾下命令炸毁汉江大桥,桥上几百名逃难的平民一齐被炸上了天,而韩国自己还在前线镇守的部队也被阻隔在对岸无法撤离,最后均被北朝军歼灭。
年6月28日,汉城被北朝鲜军夺取,韩国方面的防御力量被基本瓦解。
北朝鲜的这场战争可以称的上是真正意义的“不宣而战”。
03失去理智的麦克阿瑟
美国眼看英勇的北朝部队统一朝鲜半岛指日可待,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要保不住了,便鼓动联合国组成以美军为首,共十六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军队,均归正在日本驻扎,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进行指挥。
美国首当其冲加入到了对朝鲜抗击的战役中,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一路披荆斩棘的朝鲜军部队把残余的韩国部队和美军部队逼赶至釜山一隅,此时韩国百分之九十多的土地都已经被朝鲜攻占。
看局势不利,麦克阿瑟邀请并说服其他联合国军高级军官,实施他提出的“仁川登陆”计划,用风险极高的方式加入到朝鲜战争中。
麦克阿瑟亲自上阵,在数量庞大的舰队群和的战斗机掩护下,进行仁川登陆。短短几日朝鲜战争的局势发生逆转,北朝鲜人民被军压制到了三八线以北。
美国原本的计划是仅将北朝鲜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北,保住自己的利益。但因战场形势进展得十分顺利,麦克阿瑟将军改变主意,决定乘胜追击,誓要把北朝鲜部队赶出朝鲜半岛。
美国之所以介入这场内战其实是针对三个方面考虑:
1.二战结束后的欧洲、苏联将军事力量整备集中在欧洲方向,冷战的严峻对立形势,战争随时有可能打响,直接清除掉朝鲜与苏联直接接壤,对与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是直接的遏制,可以达到军事牵制的目的。
2.新中国成立之初,刚经历完内战的中共政权国力尚为薄弱,国民党在台湾的残余实力随时还在做着反攻的打算,如果清除掉朝鲜的敌对实力可以接壤中国东北地区,控制掌握中国的经济命脉。
3.虽然中国和苏联还没有发生直接的战争,但只要拥有朝鲜半岛,对于两国无论哪一方,美国都可以随时的介入干涉。
美国总统杜鲁门同意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提议,但要求他只有苏联和中国没有参战的前提下才可攻打北朝鲜。得到了批准的麦克阿瑟次日立即率部队逼近三八线备战准备进攻。
我国政府多次向美国方面发出警告:“如果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越过了三八线以北,那么中国政府就会出兵加入到抗击!”。麦克阿瑟则嚣张的向媒体作出回应:“如果中国志愿军胆敢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我会将他们打回到石器时代!”,他不顾中国政府的屡次警告,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界的丹东。
我国政府决定对美军不再坐视不理了:
1.美国飞机把炮火打到我国的国土上,已然侵犯到了我国的国土。
2.美军把军舰驶入台湾海峡,妄图迫使中国停止攻打和收复台湾。
3.其次朝鲜与中国有着长达多公里的陆地接壤,如果整个朝鲜半岛被资本主义占领,那么我国也怕是有“唇亡齿寒”威胁!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政府决定,即刻派部队前往战场抗击以美国为首联合国军队。
在彭德怀的率领下,我国志愿军渡鸭绿江到达朝鲜后立即对越38线的联合国军发起突袭,战况十分顺利。美国和联合国军有强大的武装力量,麦克阿瑟他感到十分的震惊,根本不敢相信中国能主动正面交火。随后几日,联合国军被打的一路后撤溃不成军。
虽然感受到我国强烈的战场反馈,但麦克阿瑟并没有相信我国派出了主力部队,他认为我军是为了保护水电站而进行的军事措施。所以他并没有改变原有计划,决定依然向中朝国界的鸭绿江进军。错误的决策让他与联合国军队在于我军的交锋中受到了重创。
麦克阿瑟遭到了迎面痛击,逐渐地他失去了理智。向美国政府发出加急请示,他要求:
1.请求批准对中国本土和新义州的基地进行大规避轰炸。
2.炸毁鸭绿江所有的桥,切断中国所有后援物资。
3.邀请国民党武装介入来韩国,或者我军配合国民党在中国东南沿岸采取武装登陆,牵制中共在朝鲜武装力量。
4.增加调派美国本土或者欧洲的美军兵力入韩进行战斗。
04“他就是想做远东的皇帝”
在白宫的杜鲁门还没有回复,麦克阿瑟就擅自行动炸了鸭绿江大桥的其中三座。杜鲁门气急败坏,曾经说拥有了东盟远征军就能解决朝鲜问题。最后带领了16国联军都兵力吃紧,不光想从国内调兵,还想用被大陆赶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仗打到这个程度有一件事能确认了,就是中国一定参战,调用国民党军打入大陆本土的话,那会把苏联也卷入进来!
杜鲁门总统心里自己也有个小算盘,他想实现自己的“杜鲁门主义”,所以年的大选能不能继续连任总统对他来说极为重要。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刚刚平静下来,杜鲁门不想尝试在这个时候动员国民发动战争。
麦克阿瑟的擅自行动让杜鲁门十分惶恐,他再一次向麦克阿瑟发出命令,不允许一切能扩大战争的行为举措,将战火控制在朝鲜半岛以内,国内增兵可以批准。
杜鲁门在着手寻找能停战的谈判条件,也获得些进展与苏联进行了秘密接触。也许是在日本当太上皇受到崇仰并且无拘束习惯了,此时的麦克阿瑟谁也阻止不了他。这一次麦克阿瑟没有通过任何授权,直接以战争通牒的形势在媒体再次发出两则重要声明:
1.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向中国发起战争。
2.为了战争最终达到目的,美国将采取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任何手段。
欧洲的盟友们都吓坏了,纷纷质问杜鲁门事情虚实。杜鲁门这回真的气坏了,为了在亚洲一个半岛,把刚刚结束二战的欧洲再次拖进战争,这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是不想接受的。
随后他在白宫立即开启紧急会议。对这位日本的“太上皇”闯的祸该怎么收场做出商讨,最后全体一致决定免除掉麦克阿瑟的职务。
杜鲁门:“我绝不接受他的主动辞职”,他担心自己还没宣布开除,麦克阿瑟就听到消息自己主动辞职,那会让他陷入被动。当日凌晨紧急召集记者,宣布免除麦克阿瑟最高司令官职务的命令。
麦克阿瑟仅仅关心自己前线战争的胜负和损失,而杜鲁门在个人、国家和国际等种种方面要考虑的更多。亲自连夜免职麦克阿瑟的杜鲁门总统在怕什么?
第一方面是盟友的反对。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局,正是二战刚结束不久。硝烟刚刚散去,美国是战火唯一没有波及到国土的国家,经济和建设上的影响并不大。但当时国际局势上十分紧张,欧洲国家几乎都被战火洗礼了一通。
战后的重建与经济的复苏对于欧洲才是当务之急。其实在收到麦克阿瑟的提议后,杜鲁门也走访了欧洲多次,但在谈到朝鲜战场方面问题时,欧洲盟友们的建议均是‘限制战争规模,不要牵扯过多国家’。苏联也有核武器了,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哪个国家都讨不到便宜。
欧洲盟友们只能接受短暂的战斗,绝不会让自己陷入一个长期的战争状态。中国和朝鲜对欧洲在地理上并没有太大威胁,可苏联坦克的炮口正在家门前对准着自己!
第二方面是杜鲁门为了政界生涯。美国作为战胜国,国家发展形势相对比主战场上的欧洲,要乐观的多。
可此时美国国民对于战争十分敏感,如果现在把朝鲜战争扩张成世界大战,势必会影响自己年谋求连任总统的大选,由此杜鲁门不敢宣扬动员美国国民参加第三次世界大战。
最后一方面,是杜鲁门总统觉得,麦克阿瑟是在日本当天皇给惯坏了,作为司令的他擅自摄政去联系国民党政府、日本政府和美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并发号施令。麦克阿瑟的战争即便取得胜利,也绝不是有意义的胜利。这场战争成败与否都不会让美国和欧洲在远东得到任何好处。
倘若把战火蔓延至亚洲,“就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布莱德雷对朝鲜战争的评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