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军官宁愿冒着被叛乱水兵打死也不愿意购买新鲜的食物提供给水兵,甚至把这视为海军日常生活的常态,这样腐败的官僚作风让沙俄舰队处于极度不稳定的谔定薛所属状态,没有人知道明天那些得不到新鲜食物吃着用已经变质的食材做成的伙食的怨气冲天的俄军水兵会不会直接在战舰上升起红旗将他们的长官抛入大海。
就连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也对年革命后兵变频繁的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失去了信心,俄军的主要军费大头被投入了扩大陆军而不是重建日俄战争后受到重创的海军上,负责沙俄京城彼得格勒安全的波罗的海舰队更是被安排给陆军管理,受着保卫彼得格勒以及芬兰湾沿岸的第六集团军司令官康斯坦丁·范·德·弗里特大将的指挥,沙俄政府官僚机器对海军的不信任和对于改善底层官兵生活工作环境的漠视严重的打击了因为日俄战争的失败和和年俄社工和社革党人的革命影响本就人心思变的海军官兵的信心,为一战末期敲响了罗曼若夫皇朝军队第一声丧钟的的波罗的海舰队起义埋下了伏笔。
在决定海军战斗力的至关重要的兵员方面,俄国海军的文盲率也远高于他的老对手英国、日本海军乃至14年的主要对手德国海军,而且这些士兵受到俄国国内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影响忠诚度极为可疑,距俄国海军的统计,在俄海军战前征召的的舰队船员中,有33.3%是文盲,这些兵员主要来自俄罗斯帝国的各大乡镇农村地区以及多达14个民族,他们和经常与造船厂工人接触的市民阶层出身的官兵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或者民族主义分子的影响成为舰队起义反叛的源泉,在战列舰波将金起义里根据俄海军事件后的调查统计,波将金号战列舰上有71名舰员(占舰员总数的9.1%)是起义的积极参与者,有人表现为起义的支持者(占20.1%)。
因此,在起义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战列舰团队成员参与其中,占到船员总数的29.3%。战列舰舰员团队的其余成员人,是被动的,随着发生的事件而变化而参加起义,由此可见俄国海军官兵整体对尼古拉二世的政府的不满度之高。俄国海军几乎完全以义务兵役制为基础,根据条例,凡是适龄健康且有船舶驾驶员、船舶机师职称以及在商船担任过水手、舵手以及司炉者均应在海军服役,其次还优先征召工厂的装配工、车工、锅炉工、电工、报务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因此,在舰队的队伍中,始终存在着重要的工人阶层,这为舰队革命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足部分再从国内沿海以及临河地区的居民中招募。水兵服役期为十年,其中五年为现役、五年为预备役。
喀琅施塔特还为波罗的海开办了一所少年水兵学校,以培养职业海军专业军人。同时为培养士官一级的专业人员,在波罗的海以及黑海海军部还设立了一些教导队,编制内还有一些炮兵学校以及水雷学校。由于俄罗斯舰队的装备相对同期主要竞争对手非常不足,因此有必要更详细地介绍其作战训练和战术。俄罗斯海军高级官员吸取了对马海战的悲剧。他们开始注意人员的战斗训练。在波罗的海,埃森海军中将领导舰队的战斗训练,他基本上坚持了马卡罗夫的观点。
从年起,不论气象条件如何,他的舰船终年航行,这有助于人员在实现战争所需的战斗素质方面发展出耐力,勇气,主动性和毅力。由于缺乏可以和德国的无畏舰战列巡洋舰对抗的船只,水雷战成为了俄国海军为了对抗实力远胜自己的德国舰队的不二法门,年11月,埃森被任命为波罗的海联合部队负责人。他在舰队规模上进行的第一个重要事件是将以前分散的船只和支队聚集到能够解决作战和战术任务的编队中。长期以来,对舰队进行战斗训练的一个主要弊端是实行突袭练习。由于物资的经济性,这些船通常仅在夏季出海,甚至很短。
现在战斗训练的组织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引入了分阶段的训练系统:首先训练一艘船,然后训练战术编队(小队,中队),然后训练大编队(分舰队),最后在战役结束时对整个作战舰队进行机动,埃森计划在德国海军的的基地和港口布设攻势水雷,以阻挠敌方舰队出港。但是统帅部却担心承担“主动发动战争”的责任而拒绝这种计划,和在日俄战争时对日本进军朝鲜时对宣战犹豫不决的态度一样,尼古拉二世惧怕和德国的开战会导致皇朝覆灭,并不愿意承担主动发动战争的风险。
造船厂和海军部计划运营的低效使年俄国海军也没有列装任何无畏舰或者战列巡洋舰,为了对抗强德国甚至因为列装了德国战巡戈本号而对黑海舰队形成技术优势的奥斯曼海军,俄国海军的官僚们只能祭出奥贝绿水学派的法宝,水雷,潜艇,水上飞机和高速雷击舰,指望通过无线电通讯和侧向技术可以弥补舰队硬实力的不足,这些战术的成果有大名鼎鼎的由德国伏尔铿船厂设计的诺维克级驱逐舰,以及尼古拉一世皇帝和亚历山大一世皇帝两艘可以搭载七到八架水上飞机的吨的水上飞机母舰,官方将其类分为通报舰。
这两艘舰在服役以后,不仅用以袭击博斯普鲁斯海峡,还进行对土耳其船只的袭击。针对德国海军奥斯曼海军的无畏舰和超无畏舰的巨大优势,俄国海军将宝押在水雷和鱼雷雷击战上,鱼雷和水雷的发展尤其受到日俄战争的影响。俄国海军对鱼雷的改进增加了其破坏力,范围和行进速度。在所有舰队中,最常见的是毫米鱼雷,航速29节,射程可达m。
战争期间,在某些舰队中,舰船上装有较大口径(、和毫米)鱼雷,速度为45节,在俄罗斯,战前研制了三种新型鱼雷(年,年和年),尽管总重量和装药重量稍低,但在速度和射程上都超过了外国同类鱼雷,配合理论航速可以达到35节的诺维克级驱逐舰,无疑对德土海军主力舰艇具有相当杀伤力。在海军战列舰主力舰队上黑海舰队想出了3艘前无畏战列舰编成一组,集中射击对抗无畏舰的战法,由打头的战列舰队领舰负责校射,在将射击诸元通过独立的通信系统,直接传递给前后的从舰,而从舰则根据这样的数据操控火炮,进行三艘战列舰的一同齐射,这样即便采用交互射击的形式,每个炮塔只有一门炮射击也能实现六弹齐射,在理论上可以形成比较良好的散布区域,为此这些老式的战列舰的都装备了3.6米的大型测距仪,同期英德的测距仪大小则只有2.7到3米,理论上俄舰可以在远程炮战中相比德舰具有更好的火控设备。
当然,这种射击法毕竟还是权宜之计,由于齐射的瞬间,这三艘战列舰处于不同的位置,因此受浪情况有所不同,左右摇摆的状况也不一致。因此,即便以相同的射击诸元发送到各舰,射击之时也会发生若干时间差,极端的情况下这种时间差还会高达10秒以上,因此,这种基于俄罗斯舰队的相对发达的无线电通信和侧向技术发展来的射击法自然也有其极限。至于潜艇,战前计划建造的36艘潜艇只有23艘在年服役投入使用,波罗的海舰队的潜艇总队拥有三个支队11艘潜艇,但却只有鲨鱼号拥有较高作战价值的航程,其他潜艇因为技术落后航程都不远,只能在近海作战。
俄国海军的指挥机构为海军部,年起由海军中将格里戈罗维奇担任海军大臣。而年起,俄国海军效法陆军成立了参谋本部,虽然并不像陆军参谋本部那样拥有特殊的制服和诸多特权,但不论如何也算在体制改革的路上跨出了一大步。其重要任务则为研究海军战略问题、制定海军建设计划、进行海军动员、领导海军整个备战工作。战争爆发时,海军参谋总长为卢欣海军上将。由于成立了海军参谋本部,海军部职能发生变化,主要分管人事、训练以及执行军法。
海军由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两支舰队以及西伯利亚区舰队、里海区舰队组成。
波罗的海以及黑海的海上兵力又分为作战舰队和后备舰队,作战舰队除各有1个战列舰与装甲巡洋舰分舰队外,还有2个以驱逐舰为核心的雷击总队,上述舰艇负责在芬兰湾的入口实行固定巡逻任务。此外还有潜艇舰队、布雷舰中队、扫雷队以及炮舰中队各1支。后备舰队由巡洋舰分队组成的第1预备队,以一个驱逐舰混合大队和一些舰艇教导队组成的第2预备队组成,其他还有2支各有4艘潜艇以及3艘老式训练潜艇的潜艇分队,6艘一级布雷舰以及大约30艘小型布雷艇,1支雷击舰分队以及各种小型舰艇。后备舰队主力不是战争爆发后不久服役尚需训练的,便是一些老式舰艇。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位于赫尔辛福斯,巡洋舰分舰队则驻泊在雷维尔,预备舰队基地为喀琅施塔特,同时也是舰队修理基地。
波罗的海舰队当时的主要兵力为4艘前无畏舰、3艘装甲巡洋舰、7艘防护巡洋舰、49艘驱逐舰、21艘雷击舰、6艘布雷舰、11艘潜艇以及6艘炮舰。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官虽由名将冯·埃森担任,但指挥体系却置于陆军第六集团军之下,因此不得不屈身于对海军不甚了解的人们之下,各种严格的限制死死地缠住了海军的手脚。
黑海舰队的作战舰队则包括战列舰分舰队、雷击总队、潜艇大队以及扫雷队,超龄舰艇以及教练舰则编成第1和第2预备队,舰队司令官为艾伯哈特海军中将。舰队的主要基地为塞瓦斯托波尔,其他基地有敖德萨、巴统等,后方修理基地则为尼古拉耶夫。在黑海舰队俄国海军兵力为5艘前无畏舰、2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12艘雷击舰、4艘潜艇、2艘布雷舰以及3艘炮舰等。
部署在远东的西伯利亚分舰队则较弱,拥有以2艘巡洋舰为主的老式舰队,而假想敌日本联合舰队却拥有无畏舰2艘、战列巡洋舰1艘、前无畏舰以及舰籍转为海防舰的老式战列舰14艘、装甲巡洋舰12艘、防护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6艘、水上机母舰1艘、驱逐舰50艘与潜艇12艘的庞大兵力。另外一个主要对手德国在青岛的东亚分舰队则拥有装甲巡洋舰“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号和“格奈森瑙(Gneisenau)”号,小型巡洋舰“纽伦堡(Nürnberg)”、“莱比锡(Leipzig)”号等舰艇,在实力上也足以压制俄在亚洲那只可怜的小舰队,沙皇政府已经放弃争夺太平洋霸权的打算,俄国在亚洲的海防由日英负责。
随着作战规模的扩大,为了弥补舰艇的不足,俄国又花了1万卢布的黄金,从日本买回了当年在日俄战争中沉没、后被日本打捞修复的俄舰“相模”号一等海防舰、“丹后”号战列舰以及“宗谷”号二等巡洋舰。三艘舰在年4月4日注销日本海军舰籍,并到达海参崴。“相模”和“宗谷”号恢复了旧名以及旧舰种“佩列斯维特(Пересвет)”战列舰以及“瓦良格(Варяг)”号巡洋舰,而“丹后”号的原名“波尔塔瓦”之名已经冠于新的无畏舰,因此该舰被改名为“切斯马(Чесма)”号岸防装甲舰,然后再度绕大半个地球向白海归航。不过在年1月4日17点30分,原定担任分舰队旗舰的“佩列斯维特”号不幸在苏伊士运河触及德国潜艇U-73号布设的水雷而沉没,其他两舰则经过漫漫回国之途,返回了阔别了十多年的俄国故土。
除此以外,俄国向意大利定购了1艘潜艇、向英国定购了20艘扫雷舰,向美国定购了3艘扫雷舰,当然这些舰艇要到达并形成战力还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可以说从舰艇数量和兵力来说俄国海军的实力到了年已经有了一种整体衰败的颓废之势,统治者对水兵不信任,舰队的规模也难以和他在波罗的海和太平洋地中海的主要对手匹敌,相比奥匈海军或者日本海军这些工业比俄国弱的主要竞争对手,俄国海军官僚缺乏对军事技术发展和武器采购规划的远见,国营造船厂的船台和技术原料储备都严重不足。当日本从英国订购的装备了14英寸维克斯Mark“A”型巨炮并成功实现量产时,俄国海军却只能在战列舰上列装过时的12英寸炮,甘古特与玛利亚皇后级在船台上未服役就已过时。
沙俄海军在建的最强战舰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的14英寸巨炮16次试射中,曾经发生过7次炸膛,其炮塔因战前从德国订购的主炮塔圈座滚珠直径毫米的大型轴承只有少量交货。生产毫米炮塔的彼得堡钢铁厂希望从英国或瑞士公司购买类似的轴承,但他们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生产这种东西。结果整个造舰和舰炮安装工程就在这十几具轴承上搁浅了。由于完全没有能力自行生产轴承,造船部不得不将“伊兹梅尔”级纳入二类造舰计划,宣告了工程结束。
与这种羸弱的军力成反比的是沙俄对海军的巨大投入,到年,法,俄两国造舰经费总和已经超过了德国;到了年,它们已经花了近两倍于德国的造舰经费;而在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大约%。俄国海军~年海军计划耗资11.25亿金卢布,沙皇其后批准的~年造舰计划耗资5.亿卢布(大约折合.5万英镑),同盟国3国全部造舰经费总共只有.万英镑,俄国海军开战前拥有远比提尔皮茨充沛的预算,却连一艘超无畏或者无畏舰都没有,成为开战时各主要参战列强里唯一没有无畏舰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