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冬养生歌
立冬养阴阳气藏,早睡晚起待太阳。
沐浴阳光太极拳,力求宁静除忧烦。
保暖防寒起居常,烹食牛羊滋阴阳。
一、冬季滋补有三藏
冬天到了,不要光顾着穿秋裤、抱暖手宝,“藏”很重要,不要等到病痛找上您时才想起,为时晚矣!这里所说的“藏”主要包括藏阳、藏精及藏神三个方面。只要您做好这“三藏”,让您健健康康过冬天,迎春天。
1藏阳
从立冬开始,大自然阴气渐长,阳气渐退,人要顺应自然而养阳、藏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就是说,冬天要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再起床以避阴采阳,老年人一定要多晒太阳。
2藏精
肾精是五脏之精的根本,所以冬天要节欲,避免酒色过度;冬天脾胃吸收功能好,是藏精的好时候,也是贮备精气的大好时机。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说,冬天如果没很好地养“藏”,春天就会缺乏物质基础,就会造成免疫力低下,从而影响正气,以致正不胜邪,那么来年春天就容易得病。
3藏神
心为藏神之脏,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及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冬天万物闭藏,人的心神也应内藏。
二、以下几类人赶紧补起来
如果您是以下人群,那您可注意了,冬补对您很重要!
1.老年人、体质虚弱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
2.长期处于高压下的亚健康人群。
3.外科手术以及大病、重病后的虚弱人群都需要进补。
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
三、怎么“藏”?
立冬后,天气日渐寒冷,对于手足冰凉、怕冷、腰酸、畏寒等阳气虚损体质的人群,应多吃温阳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海参、鳝鱼、韭菜、枸杞、核桃仁等。但也要注意适度,不可过补,否则过犹不及。还可进行艾灸,下面介绍几种艾灸方法和食补佳品。
(一)秋补冬藏之艾灸篇
秋冬进补怎么补?养肾补肾是关键。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在这里,“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
艾灸穴位:气海穴
该养生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在肚脐下1.5寸。下腹部是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俗话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旨在强调该穴的保健养生作用。男性艾灸或按摩此穴,可补肾暖身。
艾灸穴位:三阴交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名意指循行足部的肝、脾、肾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交会于本穴,可调节肝、脾、肾3个脏器生理功能。经常按摩或艾灸此养生穴,对肝、脾、肾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艾灸穴位:涌泉穴
《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最下部,乃是肾经首穴。艾灸或按摩此养生穴位,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是男人补肾的要穴之一。
(二)秋补冬藏治饮食篇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山药羊肉汤
做法:羊肉克,山药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备用;淮山片用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能补脾胃,益肺肾
海参煲鸭汤
做法:海参克,老鸭一只。将鸭去毛杂、洗净,与海参一同加水慢炖,鸭肉熟后,加入食盐、味精、葱花、姜末等即可食用。
功效:养阴益肾。适用于肾阴亏虚、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目昏花、手足心热、失眠多梦等。
枸杞猪腰粥
做法:枸杞子10克,猪肾一个,粳米克,葱姜食盐少许,同煮成粥。
功效:益肾阴、补肾阳、固精强腰,适用于肾虚劳损,阴阳俱亏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软、腿足痿弱、头晕耳鸣等。
苁蓉羊腰粥
做法:肉苁蓉10克,羊腰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克,同煮成粥。
功效:补肾助阳、益精通便,适用于中老年人肾阳虚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夜间多尿、便秘等。
冬季除了补,还应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还要注意防寒保暖、劳逸结合。室内不适宜开暖气太高温度,室内外的温度不宜相差过大,对身体一些对寒冷特别敏感的部位,如膝关节、头颈部、肩背部等八虚之室应当注意保暖。
小编温馨提示
冬天到了,小编提醒您要注意保暖,多晒晒太阳,可以通过艾灸、食补的方式补补肾。天气转冷,注意预防感冒。做好“三藏”,“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冬天藏好补好,来年春天才不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