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由央视推出的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开始深入了解中国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中国文化。
随着一道道美食,由一个个镜头一一呈现出来,让人垂涎欲滴。镜头下的美食色泽诱人,并且伴随着制作过程的各种声音和李立宏低沉具有磁性的声音,给人一场视听盛宴。
“民以食为天”,这是民间的一句老话。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体现在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在语言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肉包子打狗一去无回”,“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些接地气的俗语比比皆是。
“吃了吗?”作为一句问候语,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关爱和特有的文化。八大菜系,各地小吃,蒸煮煎炸,酸甜苦辣麻,无不展现了中国美食的多样性。因此,作为中国的电视剧,怎么能没有美食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影视剧中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美食,让人边看边流口水。
《食神》
年由周星驰主演的《食神》可以说是与美食题材相关的影视剧鼻祖了。
影片中主要讲述了骄傲自大的食神史蒂芬周,被商业利益冲昏了头,以致遭友暗算,一夕之间落魄潦倒。却在路边摊学习港式街头美食特有的“烟火味文化”,凭借撒尿牛丸一举翻身。后入少林寺将“食”与“功夫”巧妙融合,领会“用心才能缔造一切美食”的真谛,最终成为食神的故事。
就像《来自星星的你》带火了啤酒和炸鸡,《食神》这一影片让撒尿牛丸这一食物彻底成为了经典。
影片中莫文蔚饰演的大姐大火鸡,为了做出Q弹美味的牛肉丸,对着牛肉捶打了数万次,为了向顾客彰显自己牛肉丸的弹性,把牛肉丸当成了乒乓球来回打,不要说剧中的甲乙丙,坐在电视机面前的我也流着口水信了。
《食神》中有一句台词,“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从另一方面揭示了要想做出美食,必须用百分之百的心。
《喜欢你》
金城武和周冬雨主演的《喜欢你》是一部美食爱情片。剧中金城武饰演的路晋对食物有着百般挑剔的味蕾,周冬雨饰演的顾胜男用一道“女巫汤”征服了路晋。
当然,我要说的不是“女巫汤”,而是谈谈路晋的泡面规则。面只能煮三分钟,多一秒少一秒都是“垃圾”,这碗掐着秒表的“科学实验式”泡面法,让作为观众的我都想跃跃一试,准备好泡面拿起计时器紧张的看着时间。
吃上“严苛”版泡面的我,分不清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好吃,竟然被感动到了。
《成化十四年》
《成化十四年》是最近新出的一部剧,虽然豆瓣评分只有5.5分之低,淹没在同时期推出的片子里,但是作为吃货的我,肯定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关于食物的镜头。
剧中一开场就是在一个闹市中,一位热爱美食的公子讲究的吃着梅肉。
所谓梅肉,取自第四五分肋骨之间的脊背上,肥瘦相间,富有嚼劲。用独特腌料腌制六小时,四个小时前加入黄酒,用刀背反复捶打六遍后入味,然后在炭火炉的瓦片上,刷上一层清油,夹上一片薄薄的没肉,肉在滚烫的瓦片上滋滋作响,眨眼之间,肉已熟,“以梅子酱佐食,去腻回甘,堪称天下珍馐”。
这样的大镜头呈现和梅肉的详细做法不知是否会随着这部剧的播出让梅肉以及梅肉的吃法火起来呢?
《安家》
佛跳墙其实原名是“福寿全”。其创始人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大厨郑春发。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文火煨制十几个小时。
食材相当丰富,以高汤做底,加入鲍鱼、海参、猪肚、鹌鹑蛋的多种食材,再以黄酒去腥提鲜,慢慢熬制出这坛佛跳墙。一些大家在品尝福寿全的时候,被它的鲜美所震撼,有感而发,“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佛跳墙也由此而来。
《安家》中罗家饰演电视徐姑姑做的一手好菜,但是他的律师好友点名要吃他做的佛跳墙。
徐姑姑的父亲是在上海做佛跳墙有名的大厨,徐姑姑从小耳濡目染下,做佛跳墙也相当出彩。本来他有一个幸福家庭,随着她妈妈因他父亲出轨而跳楼自杀,他的家庭支离破碎,和他父亲的心结也结下了。好在最后,他父亲亲手为他和他的朋友做了一到佛跳墙,他和他父亲的心结也随之解开了。
《深夜食堂》
提到美食电视剧,应该就会联想到《深夜食堂》。虽然这部剧无论从演员的演技也好,剧情也好都被吐槽,豆瓣评分只有2.8的烂剧。
但这并不影响其中展现出来的一道道美食。这部剧由有“黄小厨”之称的黄磊来演深夜食堂的老板再合适不过了,黄磊的厨艺在《向往的生活》中是公认的。
剧中的每一道美食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泡面在中国是相当畅销的,坐火车必备。三个小姑娘因为都喜欢吃泡面,成为深夜食堂的“泡面三姐妹”。她们每到食堂必点酸菜牛肉泡面,她们都享受泡面吃到嘴里美味和满足感。泡面也见证了她们的友谊。
煎饼果子绝对是大街小巷、大成小县都存在的。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门口就有家煎饼果子店,住校生几乎每天都让通校生带煎饼果子。软软的面皮加上鸡蛋,再裹上油条,简直是人间美味。
高中同学聚会,佳佳和F4都爱吃煎饼果子,男生们会豪气的说:“老板,每份加三个蛋!”剧中,F4中有三人喜欢佳佳,现在他们都准备参加佳佳的婚礼。煎饼果子见证了佳佳他们的青春,也见证了我们的青春。
《穿越时空的爱恋》
很多人都记得《穿越时空的爱恋》这部剧,这应该算是穿越剧的鼻祖了。估计很少有人会记得剧中有做北京烤鸭的情节了。
有一天秦王请小玩子吃“应天府”里最好吃的烤鸭,小玩子吃后觉得不仅难吃还塞牙。她说,无论哪里出名鸭子,最主要的就是原料,也就是鸭子。鸭子的肥瘦比例一定要合适,不然不是太腻就是太柴。并且需要合适的配料和火候,才能烤出一只完美的鸭子。
于是小玩子亲子开烤,一只色泽诱人的烤鸭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秦王随之也被烤鸭折服,亲自学习,做起了烤鸭,开了店。电视剧剧情未必真是,但对做烤鸭的描述未必是假。
如同我们世界文明的北京烤鸭,制作起来肯定相当费劲,鸭子的挑选和火候把控肯定也相当严格,不然怎么会烤出外焦里嫩,外皮酥脆肥而不腻,里肉鲜嫩多汁。想想都流口水。
当然有涉及美食的影视剧还有很多,比如《萌妻厨房》,《美人私房菜》等等。
美食于我们是生活,是艺术,是文化。无论古代现代,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有一颗爱美食的心和一个吃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