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当农民似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在各种行业媒体的描述里,当农民不仅意味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从“xx滞销,救救老农”这个文案逐渐从营销策略变成了梗,“农民”似乎也正在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只要能认真种出来品质优秀的农产品,兑现价值几乎是理论上必然的事情。
这似乎也并不是人们的错觉。早在年,国务院就下发过一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在年初步建成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推动农民创业就业……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又提出的新的口号,要加快培育“全产业链”的农业大数据发展路径,包括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品牌等环节——这是个非常明确的大趋势。
但“当农民”就真的成为了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吗?我们似乎也很难给出肯定答案,甚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曾经有新闻报道过“农产品电商死亡率高达7成,9成的农产品电商都在赔钱的报道”;所谓的电商服务站里出现“挂羊头卖狗肉”、数据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
一面是大势所趋,另一面是问题层出不穷。不确定性是这场产业变革的主旋律。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从农业到农业电商,完成这个转变一定不仅仅是“上网”这个词语能够概括的。
而事实上,这也正是拼多多正在思考的问题。
在以往的概念里,新鲜是农产品最大的卖点。
恨不得直接从土里挖出来树上摘下来就直接装运好上车贩卖,这种最基础的粗加工,一次性的不涉及到改变物品内在的加工——去籽、净化、剥皮等操作,是最早的电商农产品的加工模式。
但是作为对时间最敏感的产品,如何储存、如何包装、如何最快的运输、如何在最快点对点的到达顾客手里还保证质量,如此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已经很难在满足消费者、平台、和生产者之间的平衡。
粗加工的农产品最大化地依赖农产品本身的价值,而没有赋能的农产品存在无品牌、质量不稳定、文化内涵低等缺点,而低附加值也就导致了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低、利润薄、起送量大才能实现盈利的问题。
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食物储藏和果蔬产后损耗率25%,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农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仅为0.38:1;产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而且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和装备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高新加工技术的应用较少。
不仅如此,跟其他需要设计和包装的行业还不一样,农产品的特性天然决定了此行业产品同质化的概率会更高,或许南北两根萝卜的最终差异也没有相邻两个镇的差异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差异化、品牌化,同时为农产品赋能,是农产品电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于是将产品变成商品,农产品的精加工或者说深加工已经慢慢变成一种趋势。
拼多多“皇纯旗舰店”负责人张杰在平台上主要销售海参,这样一种中高端消费产品与拼多多的结合也是顺水推舟,他们发现拼多多在不断升级,也有更多的中高端消费者使用拼多多进行购物,并且经常有客户询问他们在拼多多有没有店铺,于是毅然决定布局拼多多。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增幅不错,年比年同期增长了%。
在原料和加工方面,公司都做了两手准备,自有海参育苗厂和海参养殖基地,从源头上自主控制产品质量,同时凭借在行业内的三十年经验,公司已经成为了威海海参协会副会长单位,也是威海野生刺参地理标志授权品牌;在加工端,公司也有自己的加工基地,所有产品严格遵循SC标准和海参国标执行标准。已连续多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干海参自然晾干过程)
(晾干后的干海参)
(活海参捕捞作业)
网上也有评论说到,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平台里面的价格也不一样,百亿补贴为平台留下了大量的用户和买家,而“财大气粗”的补贴营销方式非常直接:在其他渠道最低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品,再降元—元不等——从年推出的“百亿补贴”开始,全年拼多多的用户平均消费元,年,在用户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拼多多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增长至.2元——这.2元里,可能也有你的一份。
而更多的精加工让用户的选择范围和稳定性有更强,从竹笋到笋干、笋丝,从鸡肉到鸡柳、鸡排到鸡快,速食、即食产品越来越多,精加工后吸引了更多年轻客户,负责人张杰目前也有这样的想法,作为切入年轻消费者的很好的一个入口,即食海参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产品到商品的转换过程中,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就进行过相关的部署要求,目标是,建设并推荐一批产值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在这之前的年,全国已建成农产品加工园个,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了22万亿元,吸纳0多万人就业,劳动力不再密集地输入到外地,而作为在家就能打工的农民来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唏嘘可能会平淡一大部分。
农产品的精加工,是大势所趋,也需要在标准化、系统化的过程中慢慢发展。
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趋势自然也改变,高质量农产品上行满足了日益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关于农产品的消费观念一直在变化,针对这一类产品,量和质是很重要的指标。
从量的方面来说,以家为单位购买的消费者不再追求农产品的“囤货”,家里人口相比于以前减少,不用一堆堆地买菜,更有可能的是白菜买一棵,胡萝卜买一个的新局面,之前南北群众关于买菜的讨论正是来源于此,因此,将水果蔬菜进行分拣,包装再出售的产品更受青睐。
而对于更多年轻的群体来说,“一人食”恐怕是生活的主旋律,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全季系列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B站上总播放量最多的日剧之一。八季的《孤独的美食家》累积播放量已经远超亿次,随时点进去底下的“正在观看”似乎给了人更多一个人吃饭的勇气。对于需要自己的做饭的年轻人来说,一颗葱、一头蒜、一根山药都是购买的硬性要求。
年轻人工作忙时间少,对于做饭的硬性要求不高,方便快捷是最终目的。但是,外卖的口感和价格依旧劝退了很多打工人,在休息时间好好做饭犒劳自己成为了在城市里喘气的舒适区,管你来自哪个山川湖海,都会却囿于厨房与爱。相比于吃饱吃好,年轻人下厨房更像是取悦自己,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的量并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