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此条约将俄罗斯帝国东扩的脚步止于额尔古纳河与外兴安岭以北。
从年莫斯科公国首胜金帐汗国到17世纪末西伯利亚汗国末代大汗库楚姆的最终战败。
俄罗斯帝国的战争脚步前进了近年,其国土面积也扩张了近年。
直到与东方的杰出帝王康熙相遇,两国才以兵戈与谈判确定了亚洲北部的边界线。
“黄俄罗斯计划”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衰退。
十九世纪末,俄罗斯尼古拉二世在乔戈里峰与海参崴之间划了一条直线,妄图将这条直线以北的土地尽数鲸吞,这便是“黄俄罗斯计划”。
该计划指向的领土大体是清帝国的东北、蒙古和新疆三大地区。为了吞并这三大地区,俄罗斯帝国及后世继承者开始了不间断的蚕食。
“黄俄计划”最终未能成功,但是昔日清帝国的三大领土却出现了三个政治地理名词:外东北,外蒙古,外西北。
外东北-通往太平洋之路
《尼布楚议界条约》遏制了俄罗斯帝国东扩的脚步,也划定了两国东部边界。
这一条约是清朝做了重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
清庭放弃了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以西的广大地区。
而清庭的让步并未让俄帝国满意,他们认为在这次谈判中,俄吃了大亏。
阿穆尔河两岸被划给了清朝,导致了阿穆尔航路的丢失,让西伯利亚几乎成了内陆。
雍正5年(),叶卡捷琳娜女皇与雍正皇帝连续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恰克图界约》确定了两国在额尔古纳河以西的边界。
虽然此时清廷忙于平息准噶尔之乱,俄帝国在谈判中小有斩获,但是面对强大的清廷,俄帝国还是最终没有改变远东的政治格局。
俄罗斯在北亚空有漫长海岸线却无不动洋,只能是望太平洋而兴叹!
俄罗斯广袤的国土并没有给沙皇安全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出海口的匮乏。
俄帝国应用世界上最漫长的海岸线,但多分布在北冰洋沿岸,气候寒冷,难以通航。
没有出海口,便没有海军,没有海军便没有海权。
于是在大西洋地区,历代沙皇与瑞典,奥斯曼帝国不断地发生战争,争夺黑海,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而在太平洋地区,帝国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清国吉林将军辖地,东北亚天然的不冻港-海参崴。
然而在康熙及其后继者的运筹帷幄之中,俄帝国离这个目标显得是越来越远。
此时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正处于盛世的大清,无论是彼得一世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都在他们面前望而却步。
他们转而将重点放在开拓西部边界,这种西进东守的战略直到清朝衰落期的到来。
亚历山大三世执政期间,清帝国内外交困,沙皇俄国趁机出兵侵占黑龙江流域。
咸丰八年()《瑷珲条约》签订,俄帝国取得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俄罗斯再次取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海参崴这一远东不冻港。
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中国巴尔喀什湖以南44万平方公里。
年《中俄改订条约》及其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又割让了中国西部7万平方公里。
粗略估算总计割让土地万平方公里。
而东北地区,由此成为内陆地区,两次条约失去的土地即为外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