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俄大飞机项目再生变故,中国的提前布局,
TUhjnbcbe - 2025/7/26 18:18:00

自数月前俄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首次对外透露,俄罗斯已经愈发难以满足中国同行对CR项目的需求之后,这个中俄联合研发的大飞机项目,近期再生变故。而这一次的问题,出在了最核心的动力系统上。

我们都知道,在西方全面制裁的影响下,俄罗斯航发产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并最终波及了我国与俄方联合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CR项目。好在类似的经验教训实在太多,中国或许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并提前做了布局,才没让CR项目陷入“无心”可用的困境之中。

图注:CR

根据“topwar”等俄罗斯军事媒体报道,俄航空科研人员表示,PD-35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已基本陷入停滞,完成研发的时间将大幅度推迟。而这款发动机原本是CR的配套发动机。

对于PD-35项目延后,俄方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PD-35的研发难度太高,二是俄方将原本用在PD-35项目上的研制经费,转移到了其他项目上。

图注:PD-35发动机

先说研发难度,俄方目前主要的难题,是PD-35的项目要求是推力必须能达到35至40吨。而这一指标已远超现有的航空发动机。全球最大运输机安上用的D-18T发动机,推力为23吨;俄军主力轰炸机图使用的NK-32发动机,推力为30吨;美国的C5“银河”运输机、波音客机等使用的通用动力CF6发动机,以及通用为替代CF6推出的GEnx发动机,推力也都达不到35吨。

图注:D-18T推力为23吨,但安有6台发动机

在推力要求影响下,PD-35的总长度超过了8米,总重量也将超过8吨,其发动机叶片也需要采用复合材料制作,但恰恰就是在复合材料上,俄方一直没能取得突破,现有的材料无法满足研制需要。

俄方陷入这一难题,与苏联时期用于运输机等大飞机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主要在乌克兰研制,俄方本身的技术积累相对较弱有一定关系。但只要资金充足,以俄航空工业部门的科研能力,在未来搞定PD-35不是没有可能。因此,高难度只是摆在俄方面前的现实困难,真正拖慢了PD-35研发进度的,恐怕还是俄民航业整体的困局。也就是俄方所说的第二点,研发经费的转移。

对于PD-35,俄方其实一开始寄予了厚望,毕竟这款发动机除了能用在CR上,也可以用在轰炸机、运输机等俄军工产品上。去年12月,俄罗斯政府还准备额外拨款亿卢布,用来研制PD-35。

但随着西方制裁到来,俄民航业陷入寒冬,各航司手中的波音和空客飞机都面临保养难题,只能拆飞机凑配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普京政府将目光转向了俄航空部门,准备用MS21、苏霍伊超级等国产客机全面替换波音和空客机队。而MS21使用的PD-14发动机和苏霍伊超级使用的PD-8,同样处于研制的关键阶段。在此情况下,俄方也只能放弃PD35,将精力集中到这两款发动机上。

图注:MS21使用的PD-14发动机

毕竟,在遭遇制裁后,俄罗斯航司已基本退出国际市场,将主要精力放到了国内,对于CR这种现阶段只有莫斯科到海参崴等少数航线能用上的远程宽体客机,需求已经不大。反而是主攻中短途航线的MS-21和苏霍伊超级,才是俄方最为需要的。俄方之前已经放出消息称,由于设计难以满足中方科研人员的需求,俄方正在降低CR项目的参与度。

俄方这一“撂挑子”,压力自然都给到了我国航空业。好消息是,就算没有了PD-35,CR也有发动机可用。这是因为,在俄方大力研制PD-35时,我国也在研制一款名为AEF的大涵道比发动机,推力也能够达到35吨。年3月,AEF的核心机点火试验成功,同年8月,验证机开始整机组装。年时,中航发曾在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俄大飞机项目再生变故,中国的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