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中华故土,如今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海参崴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但更多的,它只是存在于初中历史书上的一个城市,一个被多数人误读的地名。但随着海参崴行程的深入,我们发现,我们对这个城市,误读的不仅仅是读音。
破败与繁华
海参崴,俄方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其重要战略位置不言而喻。
原以为这座城市会相对繁华,然而远远看来,这座山城却显得有些沉闷。苏联时代的街区夹杂在新建的公寓和已有百年历史的建筑之中,空气中洋溢着一股破败的工业气息。
开着全新轩逸进入市区,走在大街上,路过一幢又一幢辉煌典雅的建筑和各色洋葱顶的教堂,看着匆匆行走的俄罗斯姑娘,才有点感觉到这个城市的繁华。
而要整体地体验这座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登上海参崴的制高点——鹰巢山观景台。在这里海参崴城区的70%以上尽在眼底,不仅可以远眺日本海出海口,灯塔和大俄罗斯岛,也是远观金角湾及金角湾大桥的最佳地点。
金角湾大桥是海参崴的地标,全长1,米,也是世界著名的跨海大桥。金角湾曲折回环,贯穿整个海参崴。海湾上停留着红白蓝的船只,岸边景色优美,随处可见俄罗斯风情建筑,远远看去好像一副色彩明艳的油画。
而入夜华灯亮起,登上鹰巢山观景台俯瞰全城,海参崴的灯光辉煌和迷人夜景,不亚于世界任何一座城市。
彪悍与文明
早在出发之前就被告知战斗民族开车非常彪悍,因此怀有三分畏惧。事实证明远东地区人民开车也的确如此。高速行驶只要你一不留神就被超车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如此,他们开车却非常文明。
从来行人优先,从来不按喇叭,哪怕绿灯亮起你压在前面行动迟缓——当一个俄罗斯司机对你按喇叭的时候,基本是你不遵守交通规则,他对你强烈不满甚至是吐脏话了。
远东地区的交通还有一个与国内的很大不同,就是主路拥有绝对的路权,所以当你在辅路行驶时,千万要小心了。此外,在进入环岛的时候,必须等环岛内的车辆完全行驶完毕才能进入。
行驶在海参崴的大街上,满眼都是随时出没的二手日本车特别是NISSAN老款车。这里简直是二手日产车博物馆,以至于我们开着全新轩逸走在大街上反而有种另类的感觉,但自豪感却是不言而喻的。
地陪介绍说是因为这里地形特别复杂,路也不好走,而日产车又特别能适应各种地形,省油而且好保养。加之这里离日本又近,国家对日产车也有税费优惠,所以二手日本车成了首选。
战争与和平
一提到苏联,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浮现《战争与和平》等俄国文学名著。而在远东,当我们置身海参崴,“战争与和平”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愈发体验深刻。
海参崴自由试驾拍摄当天,地导一大早就将我们带去了大俄罗斯岛参观这里著名的要塞炮台。当然,这很俄罗斯,很战斗民族。
严格来说,这里根本称不上是一个景点。炮台坐落在大俄罗斯岛跨海大桥下的一个高地,这里甚至没有一条合适的路登上炮台,当我们拨开草丛,踩着*泥爬上炮台,日本海就呈现在眼前,视野也立即变得开阔起来。
炮台整齐地排列着,正对着大海,遥远的炮声仿佛还在耳边。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宁静苍茫的大海,丰茂的草木。旷野里的紫色花静静地开着,开得天真烂漫,全然不知道这里曾有战争。
站在海边,吹着海风,远望洪波沧海,近观百草野花,一种登高山观沧海的沧桑豪迈之感油然而生。葡萄牙古代诗人卡蒙斯的诗句也不禁涌上心头:大地在此结束,沧海由此开始。
告别大俄罗斯岛我们前往C-56号二战潜水艇纪念博物馆——一艘二战中真实退役的潜艇。
如今战事已经远去,只有碑前燃烧的“长明火”,与碑前鲜红的康乃馨相互映照,在提醒着人们和平的不易。
遥远与咫尺
远东是距离莫斯科最远的边区,光名字听来就给人山长水远之感。在世界罕见的海陆一体火车站,也是远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俄罗斯建筑——海参崴火车站站台旁,矗立着横贯西伯利亚干线的纪念碑,显示着海参崴到莫斯科的距离。
然而纵使相隔如此遥远,对于远东的人们来说,莫斯科就在他们的心中。从随处可见的白蓝红国旗色,你就不难感受到俄罗斯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大俄罗斯岛跨海大桥。
大桥桥梁设计非常独特,简洁高雅的白蓝红三色线条,气势宏伟,当我们开着全新轩逸通过大桥时,白蓝红的线条随着汽车的行驶逐次后退而形成一道奇妙变幻的美丽风景,强烈的俄罗斯民族自豪感也随之扑面而来。
出发之前,海参崴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历史书中的名字,一个被反复念错的读音,而在几天的行程之后,海参崴对于我们来说,变得立体、深沉、厚重起来。它的彪悍和文明,它的落寂与繁华,它的宁静和热情,都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许海参崴并不需要一个标签,它就是这样矛盾的存在,有历史碾过的沧桑痕迹,也有蓬勃发展的青葱朝气。而我们的全新轩逸一箱油穿越远东之行,仍然在路上,仍然在继续。
(未完待续)
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