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俄领土边界的前尘往事海参崴上篇
TUhjnbcbe - 2021/4/24 19:16:00
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http://www.gs218.com/m/
鉴于上一篇文章《港澳可以回归,为什么海参崴不能》近几天在知乎引起一些议论,准确而言是很多人喷我,有逻辑的点评无逻辑的喷。答主势单力薄,精力有限无法一一回复,因此仅以此篇文章作为补充,以历史地缘以及民族特性的角度再次表明观点,也仅仅是代表个人观点。我发现地缘相关很容易引发不同的论点,百家争鸣,这是好事也是有意思的事。对于答主而言,每个论点都是思前想后,精耕细作,只是碍于网上交流,不宜长篇大论,言简意赅最佳,所以有些时候难免有些人认为我张口就来。如果看过我其他地缘文章,这种误解可能会少点,因为所有的地缘文章本质都是答主对地缘的理解,是相互一体。犹记得之前发表的《为什么东北一直发展不起来》一文也有诸多不认可。那么今天答主就谈谈中俄的前世今生。今日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总面积万平方千米。万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加拿大和中国。而加拿大的领土面积排行世界第二,中国排行第三。与历史悠久的中国领土不一样,俄罗斯对亚洲的扩张最早是在年前,也就是中国明朝的时候。历史上统治欧洲千年的罗马帝国对欧洲影响深远,现今的俄罗斯人祖先是东斯拉夫人,起源于东欧平原,归属于东罗马帝国。13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建立,14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吞并周边的领地成为最强的公国。16世纪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统一国家确立,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沙皇俄国正式诞生,并以东欧平原为根据地开始向亚洲扩张。今天很多人说俄罗斯东进的动力是为了获取太平洋的出海口,这其实不太准确,因为俄罗斯这个强陆权的国家之所以有海权概念是源于彼得大帝年轻之时接受西欧新晋思想看到以英国为主的海洋国家崛起,所以才有打通四大洋的伟大宏愿。彼得大帝生于年,而早在年俄罗斯已经东进到今日的白令海峡。若说俄罗斯东进是为了西伯利亚丰富的矿产资源,那真是以上帝视觉看待历史,不做深究张口就来。因为人类开始大规模利用地下矿产至少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你说16-17世纪俄罗斯的东进是为了西伯利亚丰富的矿产?那么排除出海口和矿产资源,对于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而言,到底是什么驱使他东进的野心?西伯利亚不毛之地,苦寒之地,万的土地地广人稀,当时的俄罗斯图的是什么?大国,只有永恒的利益。西伯利亚独有的特产——毛皮,即是俄罗斯东进最大的动力。对于中国人而言,尤其以长城以南的南方人而言,毛皮是个陌生的概念。人类这种猩猩动物的本体其实很脆弱,但是他们最大的特长就是让动物的特长成为自己的特长,比如没有尖锐的爪子就用动物的尖牙利齿作为标枪使用,没有御寒的毛皮就用动物的毛皮做成衣服。高纬度地区尤其欧亚大陆北部濒临北冰洋,气候寒冷,棉质物品显然无法满足人类御寒的需求,以动物毛皮做成的衣服具有轻便高御寒的特点,因此毛皮在整个欧洲和北亚就具备非常大的市场。由于经过上千年的开发,欧洲这片土地的毛皮资源近乎枯竭,因此东扩便是唯一的出路。尤其西伯利亚这片针叶林盛产的毛皮不仅量大而且质优,俄国人垂涎三尺,觊觎许久。首先征服这片土地最大的障碍就是西伯利亚汗国,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铁木真忽必烈时代蒙古人席卷欧洲,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西方所谓的“*祸”起源最早便是起源于此。奈何风水轮流转,年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建立的俄罗斯轻取西伯利亚汗国,俄国终于如愿以偿占有这片财富之地。在西伯利亚毛皮交易最鼎盛的时候,年产毛皮超百万张,俄国从中获得的利益超过俄国国库40%。毛皮交易产生的财富维持俄罗斯东进的动力,终于有一天,俄罗斯人发现西伯利亚的东面是太平洋。正值世界地理大发现之际,西欧兴起殖民热潮,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先后崛起,因此俄罗斯人开始想要在远东地区有个太平洋出海口,年前后俄罗斯人来到外兴安岭并且打通太平洋。东北是满清的祖地,俄罗斯此举自然是不能容忍,但是时值明末清初,中原富庶之地唾手可得,满清只能暂时放下东北祖地全力以赴与明决战。再后来的故事就是人所众知,当彼得大帝就位向西欧学习,海权思想深深影响了这个陆权起家的国家,当俄罗斯人来到鄂霍次克海的时候才发现这里无法四季通航,因为纬度太高有冰封期,而此时的俄罗斯人已经秉承彼得大帝遗志,将联通四大洋作为最大的目标。一个无法四季通航的地方能做啥?因此他们的目标只能往南,海参崴成为一个选项。年《瑷珲条约》,俄罗斯人终于获得太平洋出海口。首先,答主肯定,中长远看来,这片土地已经永久属于俄罗斯,不复回归,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现实。在中国这个地方叫做海参崴,在俄罗斯这个地方叫做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那么对于中俄而言,这里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就是答主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先从俄罗斯的角度出发,答主认为拥有符拉迪沃斯托克对于俄罗斯而言聊胜于无。符拉迪沃斯托克固然让俄罗斯拥有太平洋的出海口,在现代海洋经济的社会发展海洋经济从而带动远东经济,同时也利于俄罗斯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事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和带动微乎其微。俄罗斯早期为了毛皮交易而开始东进拓张,最终又受海权概念影响终于开拓太平洋的出海口。怎奈西伯利亚这片土地实在过于贫瘠苦寒,以至于无法支持大规模的人类生活。但是土地既然已经拿下,素来有强大领土征服欲的俄罗斯又怎会放弃。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一条铁路将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和东欧平原的莫斯科*治中心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横穿俄罗斯全境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将近一万公里的线路。这条线路有一条支线经由中国东北地区,名为中东铁路,这条铁路最早是俄罗斯瓜分中国的意图。它的中心枢纽是哈尔滨,哈尔滨和大连连接线又称哈大线路直达旅顺港口,而海参崴是俄罗斯对旅顺求而不得最终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由于西伯利亚铁路的开通,俄罗斯占有旅顺港,不管从哪个方面而言,海参崴都比不上旅顺,因此当时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都在旅顺港。年日俄战争,日本袭击俄罗斯在旅顺的舰队,俄罗斯陷入苦战,近在咫尺的海参崴*事力量根本无法给俄罗斯提供足够的援助。不得已,俄罗斯竟然想出一条神操作,调动波罗的海的舰队绕半个地球来支援。路线如图所示,大吨位的战舰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实则要穿过大西洋,绕过非洲南段好望角,经由印度洋,绕过马六甲海峡来到太平洋西岸。整整七个月的航程,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妥妥送人头。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同时也标志日本正式进入世界列强的行列。虽说中日后面发生战争,但是不得不说日本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属于亚洲的荣耀,*种人居然战胜白种人,这在当时的西方世界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日本做到了。在这场战争中海参崴无法发挥他的价值,同样的,今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退出旅顺港驻扎在海参崴,若是有战事发生,俄罗斯是无法指望海参崴能在太平洋的争夺战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尤其今日中日俄形势不可同往日而言,更遑论太平洋对岸的海权强国美利坚。海参崴让俄罗斯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也仅仅是出海口,太平洋终究不属于俄罗斯的地盘,这也解释为什么年教员与斯大林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是重中之重的协定,明确规定年之前苏联必须撤*并且归还旅顺口,后来苏联硬生生拖到年才完成交接。而协议对于曾经的海参崴只字不提,因为与旅顺港口相比,不管哪一方面,海参崴难及万分之一。再说回和平时期,有人说有利于俄罗斯对中国形成战略威胁,这又是一种经不起推敲的想法。所谓的战略威胁无非就是人的威胁。我们前文说了这片土地无法支持大量人口生存,整个西伯利亚万平方千米,远超中国万平方千米,而这片土地才生活0万人,这便是所谓的地广人稀。人力为核心的新世界,人力资源跟不上一切都枉然,就如我们在说房产,为啥一线房价就是涨得快涨得多,不就是因为有人嘛?中国与其说要面对西伯利亚的地缘威胁还不如说来自东欧平原的威胁,可惜东欧平原太远了,这种传递通过西伯利亚传来,心有余力不足。这也解释为什么近代中国能和俄罗斯保持某种意义上的友好,因为中俄所谓的地缘威胁本质性并不会那么强烈。就像中国与外蒙古接壤,中国从来不会觉得蒙古是个威胁,一个万人口的国家拿什么来威胁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这也解释为啥美国加拿大接壤,但是两个国家和平相处。因为对于美国而言,加拿大什么都不是,加拿大也才三千万人口何以威胁美国。现代社会,大国者首要条件,足够的人口支持。所以现在谈欧洲都是欧洲一体化而非欧洲某个国家,欧洲只有一体化才具备大国特征,才有话语权。所以海参崴对于俄罗斯而言,聊胜于无,有当然好,但是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因为真有那么好的地方,就是旅顺,当时西伯利亚一万公里的铁路都贯穿这里,俄罗斯的狼子野心可见一斑,很幸运,这片土地已经被我们收复。那么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海参崴又意味着什么?在这个篇目的开头我本意从中俄两个角度分析,现在写完俄罗斯角度,再写中国角度,感觉内容太长恐要达万字,未免冗长乏味又受制于精力所限。留待下回再唠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俄领土边界的前尘往事海参崴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