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进海参崴
文
李澄香
就这么一脚踏进了海参崴。毕竟是近,仅两小时飞行。又是电子签证,无需时日,说走就走。陪*迷先生来个兵器零距离。想那些可以随便看看摸摸的重型炮台和巨型坦克们,正在要塞堡垒恭候我们呢,好爽。
海参崴多好听,俄罗斯人称它符拉迪沃斯托克,你试试,舌头打好几个滚。我可不爱念。我就叫它海参崴海参崴海参崴——本来,它就是中国领土。年11月,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中国的海参崴与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吉林领土,被划入俄国版图。
对于中国人,这是真正的切肤之痛!
4天的观光逛吃,亲身感受到海参崴之小:汽车一个左拐或右拐,我眼神再不好也终于发现,遇见的总是那条似曾相识的街市,和那几幢似曾相识的楼宇。甚或,一个左拐或右拐,眼前一荒,楼没了,鸡犬之声相闻,是到了郊野,心头一热,想去推开哪家院子,看看鸡狗们的主人。海参崴规模不如上海一个区县: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旧的街道,华丽不如圣彼得堡,蕴藉不如莫斯科。却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交通枢纽。
走出街区才真正领略这个三面临海的不冻港的天然野趣。我见过的海,有旖旎的,有清丽的,有壮阔的,有深不可测的,也有活泼风情的。海岸线达多千米的深入内陆的海参崴,本色天然。巩丽穿东北大花布礼服登上奥斯卡颁奖台,人赞返朴归真。海参崴毛糙粗砺,省却“返”和“归”,楞楞的。它地处俄罗斯、中国和朝鲜三国交界,位于亚洲,建筑是东欧风格,洋葱头教堂随处可见。
海边
海参崴港是俄罗斯最大的港口之一,现已开通日本、中国、古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定期航线。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总部就设在这里。被称为世界12大奇迹之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也在这里。海陆空运输四通八达。
标志
海参崴火车站留给我极深的印象。这座经受了百多年风雨剥蚀时间历练、沧桑而坦然地静立于蓝天白云下的火车站,建成于年。真的是又老又旧了。可无论是宫殿式整体外观,三联式拱门入口,还是候车大厅内部的穹顶墙壁,无不典雅精美到令人屏声敛息。它是世界上唯一的陆港火车站。它也是远东地区铁路的起点。纪念碑矗在车站广场。,标示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公里数世界最长。是西起莫斯科东至海参崴的距离。娜塔莎说:去莫斯科的火车一星期一班,行程七天七夜,“中途穿越87个城市、16条河流”,想起早年读《复活》,为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唏嘘长叹。我这是粗暴乱入混搭。
火车站
火车站大厅
倒是真想乘趟一周一班的火车,在车上晃它七天七夜,耳畔是无休无止有节律的咯嚓咯嚓,窗外是无际无涯天穹下的广袤莽原——“火车上有没有浴室洗澡啊?”,冷不丁有美女在我发的朋友圈下提问。立刻惊回现实。是啊,这是现代人的纠结。人们普遍追求速度又普遍向往慢,歌颂慢。慢是一份求之难得的美好。可慢,是有代价的。
海参崴历史博物馆的展出内容比我们预料的丰富而客观,它并没有刻意或随意的回避、编造。其布展手法也有许多可圈可点处。比如有个展区,以一方相对独立的空间布置即视展品,琳琳琅琅。趋近,透过窗户又看到里面另一空间展品的立体布局展示,两者关系既相连又分隔,交代简明清晰。如此将变焦镜头从外部环境转换到观者脚下,景随身移,维度变得更多面更直观,既有助观者深入解读,也十分有效地表现了布展者对展出内容的了然于胸和视觉传达手法的游刃有余。大概因为下雨,展厅人少,安静,可我偏偏开起思想小差,无法集中观展。
博物馆展品
我在乱想:旅行是为什么?旅行有多少不同形态?最佳旅行方式是怎样的?于我而言,旅行很简单,就是放松身心遇见不同,看见美好。可是简单真有那么简单?要能遇见美、品赏美,就需要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审美力,及时捕捉美的闪现。而这样的能力仅靠与生俱来不够,相当程度上它来自多元的学习,包括文化的,文学的,艺术的,人文的,历史的,自然的,等等的融会贯通。若要深入探究真相,则更需要累积知识储备,提炼思想见地,滋养悲悯情怀——旅行背后简直是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呢。真正领略美的精髓,往往需要全身心投入,执着追寻。我们之所以爱读一些意味隽永的文化追寻式旅行美文,也正是因为较难身体力行吧。毕竟,它甚至还需具备吃苦耐劳的体力和不畏艰难的意志力行动力……
那么退一步,让我们学会敬畏和尊重。面对大美,不野蛮暴殄,不轻薄喧哗,敛息噤声、静心悦纳。有句被引用滥了的话叫做:如果不去思考,走再远的路也只是个邮差。我不同意。这没法比。邮差将一封封事关重大或意浓情切的信件准确投递到收信人手里,他收获的是工作成就和人间温情的满足。而作为旅人,面对美景不去深入体察领略,拍个到此一游的九宫格跑路,岂非极大浪费奢侈!
可话再说回来:人的兴奋点千差万别,千人千种活法,高兴就好——潜意识里,我这是在原谅自己。
去参观潜水艇的路上我才得知,大炮坦克的参观项目以前有,如今已关闭。到底是因为基地整修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问了还是没明白。反正是没有这个项目了。有点失落,又不无庆幸:任何实物,与内心憧憬相比,总不那么足道。反倒是一份遥念,自然被酝酿成光大无穷。
潜水艇博物馆也真不错。它由一艘货真价实的退役潜水艇改装而成。这艘编号为C-56的潜艇在卫国战争期间,从海参崴出发,横越太平洋,行程近3万公里抵达北欧海域,先后击沉和重创德国*舰十余艘,荣获红旗勋章和近卫*称号。
外观庞然的潜水艇博物馆,里面设施极其局促。粗麻绳和厚木板牵起的“床”荡在半空,仅一尺来宽,一个大浪会不会把人甩出老远?舱内螺旋式楼梯也仅半米多吧,我这样不算大只的都难随意腾挪,想象那些在器械和零件满坑满谷的狭小空间施展身手的高大海*,不禁感慨:无论胜负,战争总是艰难。而我们,个个参观者都饶有兴致地上上下下,乐此不疲。从来,真正的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就不存在。在残酷的战争证物面前,人们也只是开开心心拍几张“到此一游”。
潜水艇博物馆外观
潜水艇内
那天出了博物馆,走在冷寂清冽的雨中街道,我请娜塔莎带我去买面包。几年前曾在莫斯科买了几个大列巴带回家,凡分吃到的亲友无不夸好。这次正好还有用剩的卢布。娜塔莎很负责任地带我去到一家经营了40多年的品牌面包店。我指柜台里的全麦黑面包,一口气要三个,胖胖的女柜员竖起一根手指,告诉我只有一个。我退而求其次要另一种,还是“只有一个”。娜塔莎说,他们诚信经营,到晚上卖不掉就不能再出售,所以不敢多做。倒跟上海一样。上海的品牌面包店到了下午5点半一律打折销售。我只好买了4种各仅一个的大列巴,总共多卢布,折合人民币才30元左右。我告诉娜塔莎大列巴的价格跟几年前一样,口味甚至更胜一筹。她骄傲地说:那当然啦。我们这里很少变化的,大家都很安心地过日子。我笑了。变化,可以让人引以为豪。不变,也可以。
雨中街道
大列巴
这里的年青人平均工资约3千元,日常生活用品,除牛奶、面包比较便宜,其它跟上海消费水平差不多。这个城市房价大约7千多一平米。年青人要买套婚房,大不易。娜塔莎轻松地告诉我。
网照,姿态神似娜塔莎
导游娜塔莎24岁,地道的俄罗斯姑娘。她的舌头要滚动出个“符拉迪沃斯托克”几多方便。可她口口声声“海参崴”。她纠正“有些中国人”的发音:“是海参‘碗’”,“不是海参‘威’”。她的认真让我感动,让我欢喜。
/5/9
▼作者简介:
李澄香,曾任编辑记者。退休赋闲后,旅行成了喜欢的生活方式。希望在行走中扩大眼界,看见世间之美,体验不同文化和人生。
??????
约稿启事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
vip.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