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菜文化
津门美食受运河文化影响,漕运兴起带来商贾云集,让津城成为各地美食的集聚地;清朝遗老遗少退居天津,又带来了具有宫廷特色的美食,中西合璧、古今兼容。后来发展成为以咸鲜为主、酸甜为辅、小辣微麻、复合烹调、风格独特的地方菜系,成为北方大都市、大商埠之时尚。
天津菜特指天津地方风味菜系,早年起源于民间,以鲜咸为主,口感软嫩酥烂,天津菜系形成和发展与漕运和盐商息息相关,运河船夫的饮食,促进了天津小吃的繁荣。据20世纪40年代统计,彼时天津菜系的菜肴共有13大类,个品种,还有各色面点及炸货、小吃等10大类,个品种。天津菜多以河、海两鲜为原料,擅长勺扒、软溜、清炒、清蒸。并且口味多变,咸鲜清淡,精于调味,清浓兼备,注重配色。
天津菜具有代表性的天津风味菜肴中以八大碗、四大扒、冬令四珍最具代表性。
1、冬令四珍冬季的下酒佳肴。
冬令四珍是指铁雀、银鱼、紫蟹、韭*。铁雀是麻雀的一种,冬季捕食后用油烹,是下酒佳肴。银鱼是一种北方美味,最常见的吃法是用银鱼蘸蛋清置油中炸熟,作银鱼坨,吃到嘴里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道。紫蟹是蟹的一种,体积小如铜钱,虽然小但蟹*饱满且肥,在吃火锅时汤中如添了蟹*就增加香味,身价十倍了。而韭*炒鸡蛋更是一种虽普遍但又十分可口的佐餐小菜。
2、四大扒不可单独成席的配菜。
四大扒不是可单独成席的菜肴,而是为成桌酒席的其他主要菜起衬托作用的配菜。四大扒并不是只有四种,而是由于其相对八大碗而言只是配菜,所以称为四大扒。主要包括:扒整鸡、扒整鸭、扒肘子、扒方肉、扒海参、扒面筋、扒鱼等。
3、八大碗酒席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每桌坐上八个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八碗前的凉碟酒肴,是六个或十二个干、鲜冷荤。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细之分。
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独面筋、川肉丝、川大丸子、烧肉、松肉等。
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
年全国评选八大菜系时,
津菜遗憾落选,
但餐桌上可见到的津菜菜品达到多种,
目前已申报为津菜系招牌菜式的有12道:
鲍鱼虾、溜南北笋、虾脑扒白菜
酸鲨鱼扇、扒全素、罾嘣鲤鱼
扒通天鱼翅、鸡茸燕菜、煎烹大虾
炒青虾仁、酸沙紫蟹、高丽银鱼
扒通天翅鱼
鸡茸燕菜
煎烹大虾
罾嘣鲤鱼
罾蹦鲤鱼
罾(zeng)蹦鲤鱼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肴,相传此菜出于光绪末年的“天一坊”饭庄。据陆辛农《食事杂诗辑》载:0年,流氓地痞来至“天一坊”大吃大喝。叫茶时,误将“青虾炸蹦两吃”呼为“罾蹦鱼”。它是津菜招牌菜式。新鲜鲤鱼不去鳞直接入锅炸,炸至外酥里嫩,还要保持鱼形不变,然后浇上汁儿,入口酸甜,鱼肉紧致有弹性,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老爆三
老爆三是天津地区倍受推崇的一道菜,极具津味特色,对厨师要求甚高。所谓爆三,用的是新鲜的猪肝、猪腰和里脊肉,爆的时候最讲究用油和火候,爆油滚炒后再“碰汁”调味。口感层次丰富,酱香浓郁,淡甜收口,里味鲜香,最适合用来下饭下酒,是一道颇有名气的津帮口碑菜。
锅塌里脊
说起最正宗的津菜,这道锅塌里脊一定要有!锅塌里脊是天津汉族特色小吃,以猪里脊、鸡蛋、葱姜末、料酒、盐、面粉、香油、小葱沫等为原料,制作而成,色*鲜艳,清口鲜嫩,咸香适口。
八珍豆腐
八珍豆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属于天津菜。此菜豆腐入口即化,八珍鲜美可口。每个天津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盘八珍豆腐。烹饪名师们选用鲍鱼、刺参、干贝等高档原料,可由于不同地域的人们饮食习惯差别很大,原料也受到各地域的限制,基本上只要是家人爱吃的食材都可以做成"八珍",就地取材做成有各家特色的"八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几百年间沉淀下来的天津菜,
自然也染上了点人文情怀。
追溯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不得不让我们深刻领悟到
天津菜独不仅有着品不尽的独特风味,
独特的烹饪绝技,
更是有着道不完的饮食文化。